小龙虾变废为宝,治理微塑料,科研团队创新成果连续登上国际权威期刊
实践案例
2024-12-08 08:06:22.918017
### 龙虾壳治微塑料——科研新突破与产业示范
武汉大学的创新研究揭示了利用小龙虾壳处理微塑料的新可能,在环保及农业科技领域的融合发展展现出巨大前景。
该团队以邓红兵教授为领军人物,专注于探索生物资源的高效转化和绿色应用。以往的小龙虾壳被视为农业废弃物,但其蕴含的巨大潜力在科研视角下被重新审视。通过一系列复杂而精准的技术工艺处理虾壳(如去除钙质与蛋白质),得到的甲壳素展现出对微塑料的强大捕获能力,且不造成二次污染。
实验策略包括将废虾壳通过两步酸碱处理,制备成具有多级结构的三维多孔骨架及吸附位点,在水体中形成网兜以吸附微塑料。更令人惊叹的是,研究还发现一种方法可对使用后的 shrimp shells中的微塑料进行“冲洗”,实现其可持续循环利用。
这项技术不仅限于小龙虾壳的应用,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索了将虾壳素与鱿鱼骨、乌贼骨的甲壳素进行集成转化,形成多级纤维框架海绵材料。通过氢键自组装构建吸附位点激活且能适应复杂环境的全生物质多级纤维框架。
这些创新成果不仅解决了小龙虾壳处置的环评难题,还开辟了循环经济的崭新道路,推动了新材料在水质净化、重金属过滤与微生物污染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潜力。目前,该技术已吸引多家企业洽谈合作,并由科研团队自主开发用于净水器滤芯的制备。
此项科研贡献标志着废弃物转化为环境友好产品的一个里程碑,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展现出卓越的影响,有望加速绿色经济生态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未来,从家用净水到水处理产业全链条的应用推广,预示着更多创新应用可能,并将对社会的环保水平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