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综述了当前关于网格化治理模式在社会治理领域中的应用和改进策略,并总结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持续加强趋势:
1. **“制治”建设**:强调制度构建与完善的重要性,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与法规来确保网格化体系运行有据可依。例如浙江省及各地对智慧网格“智治”的积极探索与制度保障。
2. **“数治”重构**: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治理效能在全领域展开。山东省汶上县的“数治中都”实践是典型案例,展示了数据在网格化治理中的放大效应和变革力。
3. **多元化共治**:“合力”的作用体现了不同主体在治理体系中的角色与功能互补,强调各层面协同与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重要性,旨在凝聚共识形成社会治理的强大推动力。江苏省张家港市的网格宣传活动就是将多元主体纳入协作体系的有效方式之一。
4. **制度与数字化的结合**:通过创新政策与数字整合实现社会治理从“制治”到“数治”的综合提升,构建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全国性政策如《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体现了这一趋势。
总的来说,网格化治理模式的未来发展需要在制度建设、技术创新以及多元共治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以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这样的策略不仅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还需要广泛的社会认同与公众参与,形成一种共同推动社会发展的共识性力量。
本文提及的具体措施和案例是对现有治理实践的一种总结与反思,并未直接引用具体论文或材料中的细节或方法,而是抽象概括了当前网格化研究与应用的关键趋势。
实践案例
2025-04-03 15:29:36.066832
网格化作为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持续深化其发展。国家已提出“全域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强调将全领域、全方面、规范化和整体性地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各地如山东省汶上县通过打造服务管理平台与AI预警机制,激活了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和新引擎。
在智慧赋能的同时,要持续加强数据治理,并确保各方主体——包括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及大众等,在治理体系中发挥各自作用,“合力”共治,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与此同时,提升网格化工作的社会知晓度与理解水平成为关键点之一,通过多样化传播方式和社会互动活动普及基本知识和功能定位,形成共识。
因此,当前深化基础治理改革需要综合运用技术、制度及宣传手段,结合全国多级网格中心建设等具体措施,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与工作机制。这不仅将提升社会治理的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也为我国向现代化管理迈进奠定坚实基础。